廣告

Io 的詞源

Io

希臘神話中,伊納庫斯河之女,被宙斯追求,他將她變成一頭母牛,以躲避朱諾的注意,但她被朱諾派來的牛虻所折磨。

這顆木衛二於1610年被發現; 它們所有的神話名稱(都是朱庇特的誘惑對象)不久之後被提出,但在19世紀中葉之前並不廣泛使用(參見 Titan)。

These bodies [the Jovian moons] have been called in the order of their distance from Jupiter, Hebe, Ganymede, Themis, and, Metis — these names are, however, little used at present, and they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order of their distance from Jupiter, the first being the nearest. [Dionysius Lardner and M. Argo, "Popular Lectures on Astronomy," New York, 1845]
這些天體(木星的衛星)按照它們距離木星的順序被稱爲赫柏、伽尼美得、忒彌斯和梅蒂斯 - 然而,這些名稱目前很少使用,它們是按照距離木星的順序進行區分,第一個是最近的。(戴奧尼修斯·拉德納和 M.阿戈,《流行天文學講座》,紐約,1845年)

相關條目

在十五世紀初,這個詞被用來指代太陽(大約在1200年作為姓氏出現,如Hugo Titan),源自拉丁語titan,進一步追溯至希臘語titan,意指“原始神祇的神話種族成員”。這些泰坦神最初是大地女神蓋亞和天神烏拉諾斯的六個巨型兒子和六個女兒,後來被宙斯和其他神祇推翻。這場神戰成為希臘藝術家和作家們的熱門題材。這個名字可能源自titō,意為“太陽,白晝”,很可能是從小亞細亞某種語言借來的詞。

1828年,這個詞開始用來形容“巨大或能力非凡的人或物”,並且以小寫形式出現。拉丁詩人也曾用這個詞來指代太陽,後來這個名稱也被延伸用於泰坦神的後裔(如普羅米修斯等)。

Titan這個名字於1831年被賦予土星最大的衛星(希臘神話中的克羅諾斯,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土星,是泰坦神的領袖)。這顆衛星是由荷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於1655年發現的,他將其命名為Saturni Luna,意為“土星之月”。然而,隨著更多衛星的發現,科學家們開始按順序為它們編號。但隨著新衛星在已知衛星之間不斷被發現,威廉·赫歇爾提出了一個建議:為土星和木星不斷增加的衛星選擇合適的神話名稱,這一提議很快得到了廣泛接受。

相關詞彙:TitanessTitania這個名字詩意地用來指代狄安娜,也被用來稱呼仙境女王,奧伯龍的伴侶。Titanos(14世紀末)是鎂的古老名稱,被認為是煉金術士之石的兩種主要成分之一。

    廣告

    Io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Io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Io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