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超鈾元素,1941年,由 Neptune 和元素後綴 -ium 組成。因其在週期表中的相對位置緊隨 uranium 之後,就像行星海王星在天王星之後一樣,而得名。另見 plutonium。
也來自:1941
14世紀末,"羅馬海神",源自拉丁語 Neptunus,羅馬海神(土星之子,朱庇特之兄,後來與希臘 Poseidon 等同),可能源自 PIE 詞根 *nebh- "雲"(拉丁語 nebula "霧,薄霧,雲"的來源),通過"潮溼,溼潤"的意義。
這顆行星的命名是由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戈特弗裏德·加勒(1812-1910)於1846年9月23日至24日之夜發現的,並由法國天文學家烏爾班·勒維裏埃(1811-1877)根據天王星運動的異常預測其位置併發送座標給加勒進行命名。
肉眼無法看到它的光芒,但早在伽利略時代,使用望遠鏡的觀察者就已經看到了它,但他們沒有認出並確認它是一顆行星。直到1930年冥王星被確認之前(以及自那顆行星被降級以來),它是已知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
“鐳”系列金屬元素,1942年發現,源於行星 Pluto 和元素後綴 -ium。該元素於1941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被發現,由西博格和瓦爾建議以此命名,因爲它在週期表中緊隨 neptunium 之後,就像冥王星在太陽系中緊隨(或曾經緊隨)海王星一樣。早在19世紀初, plutonium 這個名稱曾被提議用於鋇,有時也被用於這個意義。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neptun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