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紀中期,“說話下流的人”; 1300年左右,“喜歡責罵惡言的人”,尤其是潑婦 [約翰遜將這個名詞定義爲“吵鬧、粗鄙、卑鄙、下流的女人”],來自古諾爾斯語 skald “詩人”(見 skald)。
這個意義的演變可能反映了日耳曼詩人(像他們的凱爾特同行一樣)以嘲諷和嘲笑聞名(如 skaldskapr “詩歌”,在冰島的法律書中也是“誹謗詩”)。
名詞“責罵的行爲”出現於1726年,但似乎並不常用。在舊法中, common scold(拉丁語 communis rixatrix)出現於15世紀後期。
We have not sufficient adjudications to enable us to define this offence with certainty ; but probably a definition substantially correct is the following : A common scold is one, who, by the practice of frequent scolding, disturbs the repose of the neighborhood. [Joel Prentiss Bishop, "Commentaries on the Criminal Law," Boston, 1858]
我們沒有足夠的裁決來確切地定義這種犯罪; 但可能一個基本正確的定義是:一個喧鬧的女人是那種通過頻繁的責罵來打擾鄰里安寧的人。[喬爾·普倫蒂斯·畢曉普,“刑法評論”,波士頓,18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