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Philistine 的詞源

Philistine

非常早期的時候,舊約中的沿海巴勒斯坦人之一,曾對以色列人發動戰爭,公元14世紀初,來自古法語 Philistin,源自晚期拉丁語 Philistinus,來自晚期希臘語 Philistinoi(複數),源自希伯來語 P'lishtim,意爲“P'lesheth" 人(“Philistia”); 與阿卡德語 Palastu,埃及語 Palusata 相似; 這個詞可能是這個民族對自己的稱呼。因此,“異教徒敵人,無情的敵人”(約1600年)。

philistine(n.)

"文化水平不高的人",1827年,最初出現在卡萊爾的作品中,由他和馬修·阿諾德推廣,源自德語 Philister "上帝話的敵人",字面意思是"非利士人",是聖經中的一個地區的居民,是以色列的鄰居(和敵人)(參見 Philistine)。

在德國學生俚語中流行(據說最早出現在耶拿,17世紀末),作爲對"城裏人"的蔑稱,因此,也被推廣爲"任何沒有文化的人"。 Philistine 在英語中從大約1600年開始以幽默的比喻意義使用,表示"沒有感情的敵人"。相關詞彙: Philistinism

The people who believe most that our greatness and welfare are proved by our being very rich, and who most give their lives and thoughts to becoming rich, are just the very people whom we call Philistines. [Matthew Arnold, "Sweetness and Light," 1869] 
"那些最相信我們的偉大和福祉是通過我們變得非常富有來證明的人,而且他們最多花費自己的生命和思想去變得富有的人,正是我們所稱的 Philistines。" [馬修·阿諾德,《甜蜜與光明》,1869年]

相關條目

源自拉丁語 Palestina(羅馬省名),來自希臘語 Palaistinē(赫羅多德),來自希伯來語 Pelesheth “非利士,非利士人之地”(見 Philistine)。在約瑟夫斯的著作中,是非利士人的國家; 在羅馬統治下,擴展到猶太全境,後來又擴展到撒馬利亞和加利利。

1920年,隨着英國託管地的建立,巴勒斯坦作爲官方政治領土名稱得以復興。在土耳其統治下,巴勒斯坦是三個行政區域的一部分:貝魯特省、耶路撒冷獨立桑賈克和大馬士革省。1917年,英軍佔領了該國,一直佔領到1920年4月25日,由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聖雷莫建立託管地。在佔領期間,巴勒斯坦形成了“佔領敵人領土管理局(南)”,總部設在耶路撒冷。

    廣告

    Philistine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Philistin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Philistin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