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1300年,「圍繞地球的看不見的氣體」這個意思開始出現,來自古法語的air,意指「大氣、微風、天氣」(12世紀),而這又源自拉丁語的aer,「空氣、下層大氣、天空」,最終可追溯至希臘語的aēr(屬格aeros),原意是「霧、煙、雲」,後來引申為「大氣」。這個詞的起源尚不明確,可能與aenai(意為「吹、呼吸」)有關。也有學者認為它來自原始印歐語的*awer-,與aeirein(「提升」)和arteria(「氣管、動脈」,參見aorta)相關,基於「提升、懸浮、上升」的概念,但這種解釋在發音上存在困難。
在荷馬的作品中,這個詞多指「濃厚的空氣、霧氣」,後來則成為四大元素之一的「空氣」。在印歐語系中,表示「空氣」的詞往往與風、光亮、天空等概念相關。在英語中,air取代了本土詞lyft和luft(參見loft (n.))。在古代化學中,air(通常帶有修飾詞)被用來指任何氣體。
「in the air」(「普遍被知曉」)這個表達出現於1875年;而「up in the air」(「不確定、懸而未決」)則早在1752年就已使用。構建「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樓閣,毫無實際基礎的幻想計劃」)這一說法始於1590年代(也有表達為towers in the air)。在17世紀,英語中出現了airmonger,指的是那些沉迷於空想計劃的人)。廣播相關的用法(如on the air、airplay)則出現於1927年。give (someone) the air(「解雇某人」)這一表達則可追溯至1900年。Air pollution(「空氣污染」)的用法在1870年得到證實。Air guitar(「空氣吉他」)則出現於1983年。Air traffic controller(「空中交通管制員」)的稱謂則始於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