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辭學上,“比喻(由弱到強逐步遞進的思維鏈)”的意思可追溯至1580年代,源自於“ climax ”(所有格爲“ climacis ”)這個拉丁語術語,該術語又源自希臘語中的“ klimax ”,意思爲“逐漸升高的命題”,字面意思爲“梯子”,源自於 PIE 詞根“ *klei- ”,意爲“傾向”。
最初的修辭學意義是指這樣一種排列,即使每一排的最後一個重要單詞在下一排中作爲第一個重要單詞重複出現,例如羅馬書 v.3-5 中寫道:“……但我們也因患難而誇耀,因爲患難能產生忍耐,忍耐產生經驗,經驗產生希望,而希望並不會讓人蒙羞……”(《新約》羅馬書5:3-5)參見 anadiplosis。單詞的意思經過了“爲實現目標而逐步發展”,“逐級上升”,到1789年,演變爲“強烈或高度發展的頂點”,該用法被《牛津英語詞典》歸因於“普遍的無知”。
“性高潮”的意思最早可追溯到1880年,也可用類似於 “ climax of orgasm ” 的術語來表述,並被稱作是一些人於1900年左右推廣開來的詞彙,其中包括避孕先驅瑪麗·斯托普斯(1880-1958),因爲這個詞比“ orgasm ”(名詞)更易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