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金屬元素,1863年被命名,因爲它是淡綠色寶石 beryl 的組成部分,並在1797年被法國化學家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在祖母綠(綠柱石)中鑑定,並於1828年首次被分離。以金屬元素結尾, -ium。最初直到約1900年,它有時也被稱爲 glucinum 或 glucinium。
也來自:1863
硬、有光澤的礦物,呈六角柱狀,約始於公元1300年,源自古法語 beryl(12世紀,現代法語 béryl),源自拉丁語 beryllus,源自希臘語 bēryllos,可能源自普拉克里特語 veruliya,源自梵語 vaidurya-,德拉維達語源,可能來自印度南部的 Velur 城市(現代 Belur)。
在中世紀拉丁語中, berillus 被用來指任何淺綠色的寶石、精美的水晶和眼鏡(最早的眼鏡鏡片可能是由綠柱石製成的),因此德語中有 Brille “眼鏡”的意思,源自中古高地德語 berille “綠柱石”,法語中有 besicles(複數)“眼鏡”的意思,14世紀改編自古法語 bericle。
化學中用於構造元素名稱的詞綴,源自拉丁語形容詞後綴 -ium(中性形式爲 -ius),在拉丁語中形成了金屬名稱(ferrum “鐵”, aurum “金”等)。18世紀後期,化學家開始關注用詞來指示其化學性質的物質命名。Berzelius 於1811年提議用現代拉丁語形成所有元素名稱。由於一些最近發現的金屬元素的名稱已經是拉丁語形式(uranium, chromium, borium 等),因此保持了用 -ium 或 -um 命名金屬元素的模式(如 cadmium, lithium, plutonium 等; helium 是一個例外)。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beryll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