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世紀初,「小修道院,附屬修道院」的意思(源自中世紀拉丁語)。後來演變為「修道院中僧侶或修女的小房間;隱士的居所」(約公元1300年),來自拉丁語 cella,意為「小房間,儲藏室,小屋」,與拉丁語 celare(意為「隱藏,隱蔽」)相關,源自原始印歐語詞根 *kel- (1) (意為「覆蓋,隱藏,保護」)。
從「修道院房間」這一意義開始,後來又延伸到了「監獄房間」(1722年)。在14世紀,這個詞還被比喻性地用來形容大腦中某些「區域」,作為某種功能的居所;到了17世紀,在生物學中,它被用來描述各種腔體(如木材結構、水果的分段、蜜蜂的蜂巢),最終逐漸聚焦到現代意義上,即「所有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印刷版,這一用法可追溯至1845年)。
在1828年,這個詞被用來指「電池」,靈感來自於早期電池中「區域」的設計。1925年,它又被用來表示「在更大組織內部工作的少數人群」。Cell-body(細胞體)這一詞彙出現於1851年,cell-division(細胞分裂)則可追溯至1846年,cell-membrane(細胞膜)首次出現於1837年(而cellular membrane則早在1732年就已被使用),cell wall(細胞壁)的用法則可追溯至18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