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年代,在戲劇中,「負責朗讀序幕並解釋或評論舞台上事件的人」,這個詞源自拉丁語 chorus,意指「圍成一圈跳舞的人,悲劇中的合唱團」,而其根源則可追溯至希臘語 khoros,原意為「圓圈舞;舞蹈場所;舞者的隊伍;在領導者帶領下,參與演出並不時唱出情感的演員團體。」
希臘語的詞源尚不明確,因為它的最初含義不詳。或許它來自原始印歐語根 *gher- (1)「抓住,包圍」,如果希臘詞的原意是「圍繞的舞蹈場地」,或者來自 *gher- (2)「喜歡,想要」,如果其最初概念是「歡樂的舞蹈」。
從舞蹈到聲音的延伸,源於雅典戲劇是從舞蹈間隙中插入的故事發展而來。在雅典悲劇中,khoros(由12或15名(悲劇)或24名(喜劇)演員組成)在幕間表達因劇中行動而引發的道德和宗教情感。英國16世紀的劇場採用了這種簡化版。
When a Poet wished to bring out a piece, he asked a Chorus from the Archon, and the expenses, being great, were defrayed by some rich citizen (the khoregos): it was furnished by the Tribe and trained originally by the Poet himself [Liddell & Scott]
當一位詩人想要創作一部作品時,他會向執政官請求一個合唱團,而這些費用因為龐大,通常由某位富有的市民(khoregos)負擔:合唱團由部落提供,最初則是由詩人自己訓練的 [Liddell & Scott]。
「一個組織化的歌唱團體」這一意義出現於1650年代。「歌曲的副歌」(觀眾共同歌唱的部分)則始於1590年代;而「由(大型)合唱團演唱的歌曲」的含義則出現於1744年。
在現代流行音樂中,指歌曲的主要部分(與 verse,即詩節,區分開來),這一用法出現於1926年,最初多見於爵士樂中。作為動詞的用法則始於1703年,源自名詞。
Chorus girl「在舞台合唱團中歌唱和跳舞的年輕女性」的說法可追溯至18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