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coke 的詞源

coke(n.1)

"燃料殘渣,煤炭炭化後的固體產物,在冶金學中是一種重要物質,1660年代,這是北英格蘭方言詞,可能是中古英語 colke “蘋果核心,洋蔥心”的變體(約1400年),也是“木炭”(15世紀初)的一個意思,這個詞的起源不確定。它似乎在古弗裏西亞語和中古荷蘭語 kolk “坑洞”,古英語 -colc 中有同源詞,“坑,凹陷”,瑞典方言 kälk “髓”的意思。也許這個概念是煤的“核心”,或者是“火災後坑裏剩下的東西”。

Coke

軟飲料,1909年,是品牌名稱 Coca-Cola 的流行縮寫,可能受到早期俚語中 cokecocaine 的影響(該軟飲料的另一個受歡迎的早期名稱是 dope )。

coke(n.2)

cocaine” 的俚語縮寫,於1902年在美國英語中出現。

相關條目

可口可樂由藥劑師約翰·S·彭伯頓博士於1886年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發明。原料源自 coca 葉和 cola 果仁,因此得名。直到1909年,其中仍含有微量可卡因。

Drink the brain tonic and intellectual soda fountain beverage Coca-Cola. [Atlanta Evening Journal, June 30, 1887]
來喝喝這款腦部滋補劑和智慧冷飲可口可樂。——《亞特蘭大晚報》,1887年6月30日

在法國,可口可樂還被稱爲 Coca-colanization,也稱 Coca-colonization 。1950年,法國共產黨和葡萄種植者發起禁止銷售可口可樂的運動。

France's Communist press bristled with warnings against US "Coca-Colonization." Coke salesmen were described as agents of the OSS and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Tremble," roared Vienna's Communist Der Abend, "Coca-Cola is on the march!" [Time magazine, March 13, 1950]
法國共產主義報紙充滿了抵制美國“可口可樂文化”的警告。可口可樂的銷售員被描述成是美國情報局和美國國務院的特工。“戰慄吧,”維也納的共產主義者 Der Abend 咆哮道,“可口可樂正在行進!”——《時代雜誌》,1950年3月13日

可口可樂的名稱 Coca-colonialism 可追溯至1956年。

可卡因,一種從可卡植物葉子中提取的生物鹼,1874年首次出現,源自現代拉丁語 cocaine(1856),由戈廷根大學的阿爾伯特·尼曼創造,由 coca(來自克丘亞語 cuca)和化學後綴 -ine(2)組成。這是一個醫學術語,該藥物在19世紀70年代被用作眼科手術等局部麻醉劑。"有趣的是,儘管 cocaine 發音爲兩個音節,但在其構成中是三個音節" [Flood]。可卡因成癮 Cocainism 於1885年被記錄。

    廣告

    coke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cok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cok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