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憎惡並有意傷害(某人)”起源於13世紀早期,來自古法語 enemi(12世紀,現代法語 ennemi),更早地來自9世紀的 inimi,表示“敵人,對手,惡魔,魔鬼”,源自拉丁語 inimicus,“敵人”,字面意思爲“不友好的人”,名詞用法意爲“敵對的,不友好的”(同源詞還有意大利語 nemico 、加泰羅尼亞語 enamic 、西班牙語 enemigo 和葡萄牙語 inimigo),由 in- “無”(見 in-(1))和與 amare “愛”(見 Amy)相關的 amicus “朋友”的詞源構成。從公元1300年開始,用於表示“上帝的對手、不信者、異教徒、反基督教者”,14世紀晚期用於“魔鬼”,也用於14世紀晚期的“參加戰爭、世仇等中的武裝團體的成員”,指對立的軍隊總體,自公元1600年以來,還用作形容詞。
大多數印歐語系中,“個人敵人”的詞彙也包括“戰爭中的敵人”,但某些語言對後者有着專門的詞彙,例如希臘語 polemioi(不同於 ekhthroi)、拉丁語 hostis,最初表示“陌生人”(不同於 inimicus)、俄語 neprijatel'(不同於 vrag)。俄語 vrag(古教會斯拉夫語 vragu)與立陶宛語 vargas “痛苦”(參見 urge(v.)),可能與原始日耳曼語 *wargoz 有關,老撾斯語 vargr “亡命之徒”,因而被稱爲“狼”,冰島斯語 vargur “狐狸”,古英語 wearg “罪犯,重罪犯”,很可能是 J.R.R.托爾金所著的《霍比特人》(1937)和《指環王》中“狼”種類大型兇猛的動物名 warg 的靈感來源。相關詞彙: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