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古英語的 þræl,意思是「農奴、奴隸,受人奴役的人」,可能源自斯堪的納維亞語,類似於古諾爾斯語的 þræll,意指「奴隸、僕人」,引申義則是「可憐的人、無賴」。這個詞或許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 *thrakhilaz,字面意思是「跑者」(因此引申為「隨侍者」),源自詞根 *threh-,意為「跑」(這個詞根也衍生出古高地德語的 dregil,意為「僕人」,字面意思是「跑者」;古英語的 þrægan 和哥特語的 þragjan 則意為「跑」)。
通常來說,這個詞指的是在戰爭中被俘的奴隸,他們接受了奴役而非死亡的命運,或者是因某些罪行被判處奴役的自由人;無論是哪種情況,這種身份都會傳給他們的後代。從晚期古英語開始,它的意義被擴展為「低階層的人」,甚至引申為「可憐的人、劣等者」。威克里夫(Wycliffe)在1382年的翻譯中使用了 thrallesse,意指「女奴隸或僕人」,出現在耶利米書34章16節,而《欽定版聖經》則翻譯為 handmaid(女僕)。
「奴役狀態,奴隸制」的意義出現於14世紀初。作為動詞,約公元1200年出現的 thrallen,意為「剝奪(某人或某民族)的自由,奴役他們」,來自名詞或古諾爾斯語,還有「使某人陷入魔咒或影響之中,迷住」的意思。作為形容詞,意為「處於奴役狀態」,出現於晚期古英語,來自名詞。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猜測這個詞與 thrill 相關,認為它源自「耳朵被鑽孔作為奴役標記」的概念,但這一說法被認為「理論上荒謬,事實上錯誤」[Century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