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晚期,“空間的上部區域”,源自古法語 ether(12世紀),直接源自拉丁語 aether “上部純淨、明亮的空氣; 天空,天穹”,源自希臘語 aithēr “上層空氣; 明亮、更純淨的空氣; 天空”(與 aēr “下層空氣”相對),源自 aithein “燃燒,發光”,源自 PIE *aidh- “燃燒”(參見 edifice)。
在古代宇宙學中,填滿月球球體以外所有空間的元素,構成星球和行星的物質。被認爲是火或空氣的更純淨形式,或第五元素。從17世紀到19世紀,它是一個假定的“參考框架”的科學詞彙,用於描述宇宙中的力,可能沒有物質屬性。這個概念在米氏-莫雷實驗(1887年)之後受到了動搖,並在相對論理論獲得認可之前的20世紀初被廢棄,但在此之前,它引起了 ether 作爲“無線電”的口語用法(1899年)。
這個名字也在約1730年(弗羅貝尼烏斯; 1757年英語)被賦予一種揮發性化合物,自14世紀以來就因其輕盈和缺乏顏色而知名(其麻醉特性直到1842年纔得到充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