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insectivorous 的詞源

insectivorous(adj.)

1610年代; 參見 insect + -vorous "吃, 吞噬"。哺乳動物綱的 Insectivora 來自1821年; insectivore (n.) 來自1858年 (兩者在法語中更早)。

相關條目

約1600年,來自拉丁語 (animal) insectum "(動物)身體有缺口或分裂的",字面意思是"切入",名詞用法為中性過去分詞 insectare "切入,切碎",來自 in- "進入"(來自原始印歐語根 *en "在")+ secare "切割"(來自原始印歐語根 *sek- "切割")。這個拉丁詞是普林尼對希臘語 entomon "昆蟲"(參見 entomology)的借譯,這是亞里士多德對這類生物的術語,因其"缺口"的身體。

1601年首次出現在英語中,為霍蘭德翻譯普林尼所用。在動物學中,指一類動物,1753年。亞里士多德術語的翻譯也形成了威爾士語中"昆蟲"的常用詞(trychfil,來自 trychu "切割" + mil "動物"),南斯拉夫語(zareznik,來自 rezati "切割"),俄語(nasekomoe,來自 sekat "切割")等。Insectarian "吃昆蟲的人"的證據可追溯至1893年。

在英語中曾嘗試過的形容詞形式(大多數因不使用而被拒絕)包括 insectile(1620年代),insectic(1767),insective(1834),insectual(1849),insectine(1853),insecty(1859),insectan(1888)。

It is curious that in the eyes of the Anglo-Saxon naturalists, the frog, the toad, the lizard or eft ( efte), and other reptiles, were usually placed under the head of insects ; and this odd classification was preserved to rather a late period. [Thomas Wright, "Anglo-Saxon and Old English Vocabularies," 1884]
有趣的是,在盎格魯撒克遜自然學家的眼中,青蛙、蟾蜍、蜥蜴或蝾螈(efte)及其他爬行動物,通常被歸類為昆蟲;這種奇怪的分類保留到了相當晚期。[托馬斯·賴特,《盎格魯撒克遜語和古英語詞彙》,1884年]

這個詞素源自拉丁語,自17世紀起使用,意指「吃,吞噬」。它來自拉丁語的vorare,意為「吞噬」,而這又源自原始印歐語根*gwora-,意指「食物,吞噬」。

    廣告

    insectivorous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insectivorous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insectivorous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