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英語 deaþ 意為「生命的完全停止,死亡的行為或事實,死亡的狀態;死亡的原因」,在複數形式中,意為「鬼魂」,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dauthuz(也來源於古撒克遜語 doth、古弗里西亞語 dath、荷蘭語 dood、古高地德語 tod、德語 Tod、古諾斯語 dauði、丹麥語 død、瑞典語 död、哥特語 dauus「死亡」),來自動詞詞幹 *dau-,可能來自原始印歐語詞根 *dheu- (3)「死」(參見 die (v.))。與原始日耳曼語 *-thuz 後綴,表示「行為、過程、狀態」。
I would not that death should take me asleep. I would not have him meerly seise me, and onely declare me to be dead, but win me, and overcome me. When I must shipwrack, I would do it in a sea, where mine impotencie might have some excuse; not in a sullen weedy lake, where I could not have so much as exercise for my swimming. [John Donne, letter to Sir Henry Goodere, Sept. 1608]
我不願意讓死亡在我睡著時奪走我。我不願意讓他僅僅抓住我,僅僅宣告我已死,而是要征服我,戰勝我。當我必須遇難時,我希望是在大海中,那裡我的無能可以有些藉口;而不是在一個陰鬱的雜草叢生的湖中,那裡我甚至無法練習游泳。
對於無生命的事物,「停止,結束」,14世紀晚期。從12世紀晚期開始,作為「擬人化的死亡,作為死亡象徵的骷髏」。作為「瘟疫,大規模死亡」,14世紀晚期(指第一次爆發的鼠疫;參見 Black Death)。Death's-head,作為死亡的象徵,始於1590年代。Death's door「接近死亡」始於1540年代。
作為一種語氣加強「至死,致命地」(如 hate (something) to death)始於1610年代;更早的表達為 to dead(14世紀早期)。俚語 be death on「非常擅長」始於1839年。be the death of「成為死亡的原因或機會」出現在莎士比亞(1596年)。表達 a fate worse than death 始於1810年,儘管這個概念古已有之。
Death row「專為被判死刑者設立的監獄部分」始於1912年。Death knell 記錄於1814年;death penalty「死刑」始於1844年;death rate 始於1859年。Death-throes「在某些情況下伴隨死亡的掙扎」始於約1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