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no-show 的詞源

no-show(n.)

也稱爲 no show,意爲“未能赴約或領取預訂”,最早出現於1941年,由 noshow(動詞)組成,意爲“出現,露面”。最初是航空公司的行話,指商業航空公司的 no-show list,即“預訂了機票,急於趕到機場,說他們會在機場取票。然後他們未能打電話取消座位,也未能出現在機場。”【“Popular Aviation”,1934年12月】

相關條目

"一點也不,完全不," 中古英語,源自古英語 na,由 ne "不,沒有" 和 a "曾經" 組成。第一個元素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ne(源自古諾爾斯語、古弗里斯蘭語、古高地德語 ne,哥特語 ni "不"),源自原始印歐語 *ne- "不"。第二個元素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aiwi-,是原始印歐語 *aiw- "生命力,生命,長壽,永恆" 的擴展形式。最終與 nay 相同,使用上的差異是偶然的。

作爲形容詞,"沒有任何,沒有一個,沒有"(約1200年)是從古英語 nan 縮減而來(參見 none),最後的 -n 在輔音前被省略,然後完全省略。作爲一個對陳述或問題的否定回答的感嘆詞,"不是這樣",早在13世紀初就有了,源自副詞。作爲名詞,1580年代指"否定; 反對票",1650年代指"投反對票的人"。

no X, no Y 的構造可追溯到1530年代(在 no peny no pardon 中)。No problem 作爲一種保證的感嘆詞可追溯到1963年。No way 作爲一種口語表達,意思是"不可能做到",可追溯到1968年(noway(副詞)"一點也不,毫不,絕不" 可追溯到約1300年)。No-knock(形容詞)指沒有許可或警告的警察突襲,可追溯到1970年,美國英語。短語 no can do "不可能" 可追溯到1827年,是19世紀在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西海岸的華人使用的說法。 

We repeated our advice again and again, but got no answer but a loud horse-laugh, and their national maxim of No can do: Europe fashion no do in China. ["Reminiscences of a Voyage to and from China," in Paxton's Horticultural Register, London, 1836]
我們一再重複我們的建議,但除了大聲的嘲笑和他們的民族格言 No can do: Europe fashion no do in China,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回答。["Reminiscences of a Voyage to and from China," in Paxton's Horticultural Register, London, 1836]

中古英語 sheuen,源自古英語 sceawian “看,看到,凝視,注視; 檢查,審查; 尋找,選擇”,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skauwojanan(源頭還包括古撒克遜語 skauwon “看”,古弗裏西亞語 skawia,荷蘭語 schouwen,古高地德語 scouwon “看”),源自原始日耳曼語根 *skau- “看,注視”,源自原始印歐語 *skou-, 是 *keu- “看,觀察,感知”的變體。

“讓人看到; 讓人看見,使人知道”的因果意義在1200年左右演變,原因不明,似乎只有英語有這種意義(德語 schauen 仍然表示“看”),並在一個世紀內取代了舊意義。 “解釋,澄清”的意義始於1300年,作爲“被看到,出現”的不及物意義。

拼寫 shew,流行於18世紀並延續到19世紀初,代表了一種過時的發音(與 view 押韻)。馬術比賽中“獲得第三名或前三名”的意義始於1903年,可能源自紙牌遊戲中的早期意義。

    廣告

    no-show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no-show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no-show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