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positivism 的詞源

positivism(n.)

1847年,基於實際或絕對知識的哲學,由奧古斯特·孔特(1798-1857)發表了 "Philosophie positive",參見 positive(形容詞)的“只是事實”的意義+ -ism。這是一種基於積極事實和可觀察現象的哲學,放棄對原因或最終起源的探究。相關: PositivistPositivistic

相關條目

14世紀初,最初是一個法律術語,意思是“由權威正式規定、頒佈或立法”(與 natural 相對),源自13世紀的古法語 positif,直接來自拉丁語 positivus “通過協議解決的,積極的”(與 naturalis “自然的”相對),源自 ponere “放置,放置”(參見 position(n.))的過去分詞 positus

“絕對”的意義始於15世紀中期。哲學上“只處理事實”的意義始於1590年代。意義擴大到“沒有限制地表達”(1590年代),然後是指人,“對意見有信心”(1660年代)。具有“明確特徵”的意義是在1610年代。數學用於“大於零”的意義是在1704年。心理學上“集中於建設性和良好的事物”的意義始於1916年。Positive thinking 自1953年開始使用。在電學中的意義始於1755年。

There are probably no two bodies differing in nature which are not capable of exhibiting electrical phaenomena, either by contact, pressure, or friction ; but the first substances in which the property was observed, were vitreous and resinous bodies ; and hence the different states were called states of resinous and vitreous electricity ; and resinous bodies bear the same relation to flint glass, as silk. The terms, negative and positive electricity, have been likewise adopted, on the idea, that the phaenomena depend upon a peculiar subtile fluid, which becomes in excess in the vitreous, and deficient in the resinous bodies ; and which is conceived by its motion and transfer, to produce the electrical phaenomena. [Sir Humphry Davy, "Elements of Chemical Philosophy," London, 1812]
可能沒有兩個性質不同的物體不會展示出電現象,無論是通過接觸、壓力還是摩擦; 但最先觀察到這種性質的物質是 vitreousresinous 物質; 因此,不同的狀態被稱爲 resinousvitreous 電; 樹脂物質與石英玻璃的關係與絲綢相同。同樣採用了 negativepositive 電的術語,因爲這些現象取決於一種特殊的微妙流體,在玻璃體中過剩,在樹脂體中不足; 通過其運動和轉移,產生電現象。[赫夫裏·戴維爵士,《化學哲學的元素》,倫敦,1812年]

這個詞綴用於構成名詞,表示一種實踐、體系、教義等,源自法語 -isme 或直接源自拉丁語 -isma-ismus(意大利語、西班牙語 -ismo,荷蘭語、德語 -ismus 也有此詞綴),源自希臘語 -ismos,名詞後綴,表示一件事情的實踐或教學,源自以 -izein 結尾的動詞詞幹,這個動詞詞綴表示與其相連的名詞或形容詞的行爲。有關使用的區別,請參見 -ity。相關的希臘語後綴 -isma(t)- 影響了一些形式。

    廣告

    positivism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positivism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positivism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