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大二學生的特點或特徵"(被認爲是自信和有主見,但粗魯和不成熟),因此意爲“浮誇、自負、不成熟和自鳴得意的無知”; 1806年,來自 sophomore + -ic。相關詞彙: Sophomorical。
也來自:1806
1680年代,“大學二年級學生”,字面意思是“爭辯者”,改編自 sophumer(1650年代),源自 sophism 的古怪變體 sophume,最終源自希臘語 sophistēs “自己的工藝大師; 明智或謹慎的人,精通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代形式可能是通過民間詞源學從希臘語 sophos “聰明”+ mōros “愚蠢的,遲鈍的”(見 moron)演變而來,“好像暗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自己的智慧有誇張的看法”[世紀詞典]。17世紀的 -er 可能基於 philosopher 、sorcerer 、sophister 等。
“爭辯者”名稱的最初參考可能是中年教育中形成的辯證練習。在牛津和劍橋, sophister(從 sophist 帶有虛假的 -er,如 philosopher)是一個二年級或三年級的學生(自18世紀中葉以來,美國大學所稱的 junior 可能是一個 senior sophister)。
中古英語中,“-ik 、-ick”均爲詞形成元素,表示“與...有關、具有...本質、由...製成、由...引起、類似於”,其源自法語“-ique”,並直接源自拉丁語“-icus”或同源的希臘語“-ikos”,表示“以...的方式; 涉及...的; 屬於...的”。源自 Proto-Indo-European 語言的形容詞後綴“*-(i)ko”,也產生了斯拉夫語“-isku”等表示起源的形容詞後綴,例如在許多姓氏中,源自 -sky 的俄語“-skii”。在化學中,比起“-ous”系列名稱的原子具有更高的化合價,最早見於1791年的 benzoic。
在中古英語及之後,常常將其拼寫爲“-ick, -ike, -ique”。在早期現代英語中,常見其變體拼寫爲“-ick”(例如 critick, ethick),並流傳至英語詞典的19世紀初期。約翰遜支持這種拼寫,但韋伯斯特反對並最終佔上風。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ophom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