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300年,"英國銀便士",從理查德一世時期開始發行,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詞源。也許它來自中古英語 sterre(見 star(名詞)),根據 OED 的說法,這個名字"很可能"是因爲某些諾曼硬幣的設計中有星星,再加上一個小號後綴 -ling 。帶星星的硬幣在盎格魯-撒克遜或盎格魯-諾曼的貨幣中並不常見(威廉的便士的一個變種有兩個小星星,星星在異教羅馬硬幣上更常見)。
《中古英語彙編》提到了盎格魯-法語 esterling, sterling,舊法語 esterlin 的變體,還有中世紀拉丁語 sterlingus,"都可能最終源自古英語...." 另一種理論[Kluge]認爲它源自古法語 estedre "stater"(見 stater)。從 Easterling 的舊詞源被認爲早已被推翻。這個拼寫與蘇格蘭城市 Stirling 的拼寫有些混淆。
到了14世紀末,這個詞的意義擴大爲"標準合法的貨幣單位"; 到了16世紀60年代,它被用來指任何具有英鎊的品質的貨幣; 到了大約1600年,它指的是"英國貨幣"的總稱。
作爲形容詞,大約在1400年,用於貨幣,表示"具有固定或標準的國家價值",因此符合法定的純度要求。到了1640年代,這個意義擴展到原則、品質等方面,引申爲"能經受考驗"的一般或比喻意義(就像一枚合格的硬幣一樣)。
一個 pound sterling 最初是"一磅重的英鎊",大約等於2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