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1690年代,指土壤時,“破壞肥力,使不再產出,導致不結果實”,源自法語 stériliser,或者源自 sterile 和 -ize。
1828年開始用於生物。1878年開始用於細菌學,意爲“使沒有活的微生物”。相關詞彙: Sterilized; sterilizing。
也來自:1690s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5世紀中期,最初用來形容樹木,意指「不結果實,貧瘠」。它源自古法語的 stérile,意為「不產生果實」,而直接來自拉丁語的 sterilis,意指「貧瘠的,無生產力的,不結果實的;單相思的;無利可圖的」。
這個詞被認為來自原始印歐語的 *ster-,意為「缺乏,貧瘠」,同源詞還包括梵語的 starih(意為「不結果實的母牛」)、希臘語的 steira(意指「不育的,貧瘠的」,通常用於母牛、山羊或女性)、亞美尼亞語的 sterj(意為「不育的」)。這個詞可能最終源自 *ster- (1),意為「僵硬的」。
在1570年代,這個詞開始用來形容土壤,意指「不產生植物」。在1530年代,它也被用來形容人(主要是女性)。到了1650年代,它開始被用作比喻,意指「沒有結果,無利可圖」。在1640年代,這個詞用來形容寫作等,意指「缺乏思想或表達的豐富性」。
而在細菌學中,「已消毒,無活細菌」的意義則出現在1877年。
"chiefly British English spelling of sterilize; for suffix, see -ize." 相關詞彙: Sterilisation; sterilised; sterilising。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teril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