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早期,subget,「受他人控制或統治的人」,尤其是對政府或統治者效忠的人;來自古法語sogit,suget,subget「受支配的個人或事物」(12世紀,現代法語sujet),源自拉丁語名詞subiectus「躺在下面、接近、邊界上」,比喻義「被支配的,被征服的」,是subicere,subiicere的過去分詞「置於,扔下,束縛於;使服從,從屬」的名詞用法,來自sub「在...之下」(來自原始印歐語根*upo「在...之下」)+ iacere「扔」(來自原始印歐語根*ye-「扔,推進」)的結合形式。
在14世紀,sugges,sogetis,subgit,sugette;這個形式在16世紀的英語中重新拉丁化。一般意義上「被視為行動接受者,可能被行動的對象」始於1590年代。
語法意義「動詞的主語」記錄於1630年代,來自拉丁語subjectum「語法主語」,是拉丁語過去分詞中性名詞的用法。
同樣,邏輯和哲學中的一些限制性用法直接借自拉丁語subjectum,作為「命題的基礎或主題」,是亞里士多德的to hypokeimenon的貸款翻譯。在邏輯中,「判斷所作的對象,命題中其他被肯定或否定的術語」(1550年代)。
「藝術或科學的主題」的意義始於1540年代,可能是subject matter(14世紀末)的縮寫,來自中世紀拉丁語subjecta materia,是希臘語hypokeimene hylē(亞里士多德)的貸款翻譯,字面意思是「位於下面的東西」。
到1580年代作為「文學作品的主題」。到1833年作為「接受醫療或外科治療的人」。
[S]trictly in rhetoric, and more often in general use, subject is the broad word for anything written or spoken about, while theme is the word for the exact and generally narrower statement of the subject. A topic is a still narrower subject; there may be several interesting topics suggested under a single subject. [Century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