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1797年,出現在斯科特翻譯的歌德作品中,源自德語 Erl-könig,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詩歌神話中出沒於森林深處的惡魔,字面意思爲“榿木之王”; 據牛津英語詞典(OED)所述,這是赫德爾對丹麥語 ellerkonge “精靈之王”的錯誤翻譯。與德語 Eller 、Erle “榿木”(參見 alder)相似。
也來自:1797
與樺樹有關的樹木,古英語 alor “榿木”,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aliso(源頭還包括古諾爾斯語 ölr,丹麥語 elle,瑞典語 al,荷蘭語 els,德語 erle),來自該樹的古代原始印歐語名稱(源頭還包括俄語 olicha,波蘭語 olcha,拉丁語 alnus(法語 aune),立陶宛語 alksnis),來自根源 *el-(2)“紅色,棕色”,用於形成動物和樹木名稱(見 elk)。
非詞源學的 -d- 添加於14世紀; 歷史形式 aller 在文學英語中一直存在到18世紀,並在方言中繼續存在,例如蘭開夏郡的 owler,部分來自古諾爾斯語。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Er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