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晶體基質,1885年,由德國生理學家/化學家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Albrecht Kossel)創造,由希臘語 adēn “腺”(見 adeno-)和化學後綴 -ine(2)組成。因爲它是從一頭牛的胰腺中提取的,所以被稱爲晶體基質。
也來自:1885
科學詞綴,表示“腺體”,源自希臘語 adēn,“腺體”,可能來自於 PIE 詞根 *engw- 的後綴形式,“腹股溝; 內臟”(也是拉丁語 inguen “腹股溝”的來源),但 Beekes 否認了所有同源詞,並稱其爲孤立的。
化學中用於構詞的一個後綴,通常可以與 -in(2)互換,儘管現代用法區分它們; 19世紀早期,它來源於法語 -ine,這是一個常用於形成衍生物名稱的後綴,因此被廣泛用於化學領域。它最初被不繫統地應用(例如 aniline),但現在已經具有了更爲嚴謹的用法。
法語後綴來自於拉丁語 -ina,是 -inus 的女性形式,用於從名詞中形成形容詞後綴,因此與 -ine(1)完全相同。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ade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