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brain-teaser 的詞源

brain-teaser(n.)

"難題或難題",1893年,來自 brain(n.)+ tease(v.)的代理名詞。

相關條目

"在最廣義上,指填充脊椎動物顱腔的柔軟灰色物質",更廣義上指"意識和思維的器官",古英語中稱爲 brægen "腦",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bragnan(也源自中低地德語 bregen 、古弗里斯蘭語和荷蘭語 brein),這個詞的起源不確定,可能源自 PIE 詞根 *mregh-m(n)o- "頭骨,腦"(也源自希臘語 brekhmos "頭骨前部,頭頂")。

但是利伯曼寫道, brain "在西日耳曼語族之外沒有確定的同源詞",並且與希臘語詞無關。他寫道,更有可能的詞源是 PIE *bhragno "破碎的東西"。

使用複數來指代物質(字面或比喻意義),而不是器官的習慣可以追溯到16世紀。"智力能力"的比喻意義可追溯到14世紀晚期; "聰明人"的意思記錄於1914年。

對某事 on the brain "極度渴望或感興趣"可追溯到1862年。Brain-fart "突然失憶或思維斷裂; 突然無法進行邏輯思考"可追溯到1991年(brain-squirt 在1650年代的意思是"脆弱或失敗的推理嘗試")。古英語中有一個表示"頭"的詞是 brægnloca,可以翻譯爲"腦儲物櫃"。在中古英語中, brainsick(古英語 brægenseoc)的意思是"瘋狂的,糊塗的"。

這個詞以前也寫作 teaze,源自中古英語的 tesen,意思是「將生亞麻、羊毛等的纖維撕開並清理乾淨」。它來自古英語的 tæsan,意指「拔、拉、撕;將纖維撕開或梳理」,而這又源自原始日耳曼語的 *taisijan(這個詞的變體還出現在丹麥語的 tæse、中古荷蘭語的 tesen、現代荷蘭語的 tezen,以及古高地德語的 zeisan,它們都與「拉、拔、撕」有關,特別是指挑選羊毛)。可以參考 teasel 這個詞。

最初的動作是用刺來穿過羊毛或亞麻,目的是分開、撕碎或梳理纖維。這個詞後來引申出來的比喻意義是「通過瑣碎的請求或無聊的小事來煩擾、困擾或惹惱某人」,這種用法可以追溯到1610年代,有時這種煩擾是出於善意的幽默。類似的意義發展可以參考 heckle。關於髮型設計中指「逆梳」的用法,則記錄於1957年,而 teasing 這個特定意義的出現則可以追溯到1923年。相關詞彙包括 Teased(被惹惱)、teasing(惹惱)、teasingly(惹惱地)。

    廣告

    brain-teaser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brain-teaser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brain-teaser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