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古英语,“对穷人的仁爱”,也指“基督教爱的最高表现”,来自古法语 charité “(基督教)慈善,仁慈,同情;施舍;慈善基金会”(12世纪),源自拉丁语 caritatem(主格 caritas)“昂贵;尊重,爱慕”,来自 carus “亲爱的,珍贵的”(来自 PIE *karo-,来自词根 *ka- “喜欢,渴望”)。
在《古拉丁圣经》中,拉丁词常用作希腊语 agape “爱”的翻译——特别是基督教对他人的爱——可能是为了避免拉丁语 amor 的性暗示。《古拉丁圣经》有时也用拉丁语 dilectio 翻译 agape,这是从 diligere “高度尊重,爱”的名词形式(参见 diligence)。
Wyclif and the Rhemish version regularly rendered the Vulgate dilectio by 'love,' caritas by 'charity.' But the 16th c. Eng. versions from Tindale to 1611, while rendering agape sometimes 'love,' sometimes 'charity,' did not follow the dilectio and caritas of the Vulgate, but used 'love' more often (about 86 times), confining 'charity' to 26 passages in the Pauline and certain of the Catholic Epistles (not in I John), and the Apocalypse .... In the Revised Version 1881, 'love' has been substituted in all these instances, so that it now stands as the uniform rendering of agape. [OED]
Wyclif 和 Rhemish 版本定期将《古拉丁圣经》中的 dilectio 翻译为“爱”, caritas 翻译为“慈善”。但16世纪的英语版本从 Tindale 到 1611年,虽然有时将 agape 翻译为“爱”,有时翻译为“慈善”,却未遵循 dilectio 和 caritas 的《古拉丁圣经》翻译,而是更常使用“爱”(约86次),将“慈善”限制在保罗书信和某些天主教书信中的26处(不包括约翰一书),以及启示录……在1881年的修订版中,所有这些实例中均已用“爱”替代,因此现在它成为了 agape 的统一翻译。[OED]
“人们应当彼此感受的情感”的一般意义始于1300年左右。1300年左右也指“善意或慈善行为”,也指“施舍,免费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或人的东西”。英语中“慈善基金会或机构”的意义可追溯到1690年代。“宽容地评判他人或他们的行为”的意义始于15世纪晚期。charity-school(1680年代)教育(有时还为其提供住所和食物)贫困儿童,并由自愿捐款或遗赠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