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由藥劑師約翰·S·彭伯頓博士於1886年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發明。原料源自 coca 葉和 cola 果仁,因此得名。直到1909年,其中仍含有微量可卡因。
Drink the brain tonic and intellectual soda fountain beverage Coca-Cola. [Atlanta Evening Journal, June 30, 1887]
來喝喝這款腦部滋補劑和智慧冷飲可口可樂。——《亞特蘭大晚報》,1887年6月30日
在法國,可口可樂還被稱爲 Coca-colanization,也稱 Coca-colonization 。1950年,法國共產黨和葡萄種植者發起禁止銷售可口可樂的運動。
France's Communist press bristled with warnings against US "Coca-Colonization." Coke salesmen were described as agents of the OSS and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Tremble," roared Vienna's Communist Der Abend, "Coca-Cola is on the march!" [Time magazine, March 13, 1950]
法國共產主義報紙充滿了抵制美國“可口可樂文化”的警告。可口可樂的銷售員被描述成是美國情報局和美國國務院的特工。“戰慄吧,”維也納的共產主義者 Der Abend 咆哮道,“可口可樂正在行進!”——《時代雜誌》,1950年3月13日
可口可樂的名稱 Coca-colonialism 可追溯至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