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末,「玻璃狀的,半透明的」,這個詞是通過替換 -ous 從拉丁語 vitreus, vitrius 來的,意思是「玻璃的,玻璃般的」,源自 vitrum,意指「玻璃」。這可能是因為其藍色的外觀:拉丁語中的 vitrium 也可以指「藍靛」,一種用於染藍的植物。
De Vaan 則支持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詞源自原始印歐語 *ued-ro-,意為「水狀的」,來自原始印歐語 *unda-,而這又源自 *wed- (1),這個詞根與「水」或「潮濕」有關。他寫道:「這種植物及其染料可能是因為其顏色而得名,類似於古代玻璃的顏色(透明的綠色,帶有黃色到藍色的淡色調)。
到了1640年代,這個詞的意思變為「與玻璃有關的,來自玻璃的,或由玻璃製成的」。在比喻用法中,它也可以形容某物的沉重或脆弱,有時還用來描述熔融玻璃的黏稠性。Vitric(玻璃性質的或與玻璃有關的)這個詞出現於1915年。Vitreous humor(玻璃體)指的是眼球內的透明物質,最早可追溯至16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