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macaroni 的詞源

macaroni(n.)

「由乾燥小麥漿製成的管狀食品」[Klein],起源於1590年代的南意大利方言 maccaroni(意大利語 maccheroni),是 maccarone 的複數形式,指一種由麵粉、起司和奶油製成的糊狀食品。這個詞可能來自 maccare,意為「撞傷、搗碎、壓碎」,具體來源不明;或者源自晚期希臘語 makaria,意指「由大麥製成的食品」。在中古英語中,這道菜被稱為 macrouns(14世紀末)。

直到20世紀,這仍然是英語使用者中唯一廣為人知的意大利面,而像 chow mein 這樣的菜餚因缺乏更好的詞彙而被描述為「通心粉」。

最初被視為意大利(特別是那不勒斯和熱那亞)的主要食品,1769年起在英語中被用來指「花花公子,愛打扮的人」(在「Yankee Doodle」中,「典型的優雅青年」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在當時英國這是一道異國情調的菜餚,而一些曾經遊歷歐洲的年輕人則開始模仿法國和意大利的時尚與口音(並因此受到諷刺)。

據說到1764年,英國已經出現了一個 Macaroni Club,由一些年輕人組成,他們試圖將大陸的優雅服飾和舉止引入英國,這也是該詞在英語中使用的直接來源。因此,macaroni 這個詞後來被延伸用來指「混合體;為了取悅閒暇的幻想而製作的奢華事物」(到1884年)。

相關條目

作為chow mien,1890年,炒麵,美國英語,來自中文ch'ao「炒」和mien「麵團;麵條」。1890年的參考資料將其列為韓國菜。

現代餐廳經常將這道菜稱為lo mein(1960年),並聲稱炒麵必須由煎至酥脆的麵條製成,儘管這種風格在19世紀的用法中並不明顯。

Whereas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culinary terms in English have become establishe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with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restaurant, chow mein belongs to an earlier stratum, introduced via the West Coast of America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institutionalized in the 1920s and 1930s as the archetypal Sino-American dish. [Ayto, "Diner's Dictionary"]
儘管大多數中文烹飪術語在英語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中國餐館的興起而確立,chow mein屬於較早的層次,於20世紀初通過美國西海岸引入,並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制度化,成為典型的中美菜餚。[Ayto, "Diner's Dictionary"]

在烹飪中,這是一道意大利麵料理,通常搭配由雞蛋、起司以及培根或火腿條製成的醬汁。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958年,來自意大利語的spaghetti alla carbonara,在英語中早在1954年就有記錄,而在意大利語中則可追溯至1948年。據說這道菜源自羅馬。 或許與carbonara(意為「炭窯」)有關。一篇1954年的House Beautiful文章指出,這道菜因為是專業炭燒工人的最愛而得名,而這些工人在意大利語中被稱為carbonaro。人們可能會期待這樣的名稱會演變為spaghetti al carbonaro,而不是帶有女性後綴的alla carbonara,但可以參考marinara。此外,Carbonara也是一個合法的意大利姓氏,或許這道菜是以某位人士的名字命名的(可以參考Alfredo)。這個姓氏通常是地名衍生的,適用於一些富含煤礦的地方。

到1954年,這道菜也被稱為maccheroni alla carbonara,但這可能是因為英語中將通心粉泛指為任何麵條(參見macaroni)。在更早的意大利語中,還有一道名為polenta alla carbonara的料理,主要成分包括奶油、起司、香腸和豆子。

廣告

macaroni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macaroni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macaroni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