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居或遷移,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尤其是在較遠的距離上",17世紀用於人,1640年代用於動物,源自拉丁語 migrationem(主格 migratio)"搬遷,改變住所,遷移",是 migrare 的動名詞形式,意爲"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最初可能是 *migwros,源自原始印歐語 *(e)meigw-(希臘語 ameibein 的來源,意爲"改變"),這是 *mei-(1)"改變,去,移動"的擴展形式,或者可能是一個單獨的詞根。到1880年,"一羣遷徙的動物"的意思已經出現。
中世紀時期,人們已經知道歐洲鳥類會遷徙穿越海洋或到亞洲,但後來被遺忘了。約翰遜博士認爲燕子整個冬天都在河牀上睡覺,而博物學家莫頓(1703年)則說它們遷移到了月球。直到1837年,《肯德爾水銀報》才"詳細描述了一個人觀察到幾隻燕子在那一年的春天從格拉斯米爾湖中出現,呈'鐘形氣泡'的形狀,每個氣泡中都有一隻燕子衝出來..." [F.O.莫里斯牧師,《英國鳥類史》,倫敦,18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