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年代起,這個詞的意思是「損害某人的名譽」,源自法語 scandale,而這又來自晚期拉丁語 scandalum,意指「冒犯的原因、絆腳石、誘惑」,最終可追溯至希臘語 skandalon,原意是「絆腳石、冒犯;為敵人設下的陷阱或圈套」。
這個希臘名詞的形式似乎最早出現在《七十士譯本聖經》中(出現25次),以及希臘文新約聖經中(出現15次),用來形容「道德上的絆腳石」,翻譯自希伯來語,意指「絞索、圈套」。
在聖經中的用法大概是比喻或隱喻的,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版)和其他資料認為,它「無疑是一個古老的詞,意指『陷阱』」,或許是某種變體。這樣看來,它最初可能指的是「帶有彈簧裝置的陷阱」(可以參考相關詞彙 skandalē,意為「陷阱的棍子」,即由繩子拉動以觸發的機構),如果它源自原始印歐語 *skand-,意為「跳躍、攀爬」(參見 scan (v.),這一說法在Watkins的研究中被提出,但Beekes持懷疑態度;還可以參見 slander (n.),這也是同一詞的另一形式)。
這個詞在《Ancrene Riwle》(約公元1200年)中出現,拼寫為 scandle,意指「因宗教人士的不當行為而對宗教造成的損害」,來自古法語 escandle、eschandle(12世紀);盎格魯法語 scandle,以及拉丁語 scandalum。不過,現代的用法可能是一次新的借用。Cockeram在《英語詞典》(1623年)中將其描述為「一種冒犯,會使人感到不快」。
「惡意流言」和「可恥的狀況、行為或事件;引起醜聞的事物」這些意義出現於1590年代;而「行為不端、令人羞恥的人」的含義則在1630年代被確立。Scandal sheet(「耸人聽聞的報紙」)則出現於1884年。Scandal-monger(「散播醜聞的人」)則始於17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