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源自拉丁語,意指「地球,土地」,來自原始印歐語根 *ters-,意為「乾燥」。在拉丁語和意大利語中,它常作為形容詞出現,修飾各種短語(如 terra)。例如,terrae filius(1580年代)字面意思是「大地之子」,引申為「來歷不明的人」。
還可以參考 terrene 和 terrestrial。從這個詞衍生出的各種形容詞和名詞,顯示了「地球」在不同語境下的多重意義:在古代科學中,它被視為「元素之一」(與空氣、火、水相對);作為堅實的土地(與海洋相對);代表世俗和塵世的領域(與精神世界相對);在現代英語中,則指在眾多行星中的一顆行星(與火星、海王星等其他行星相對)。
Terrenal(「陸地的,世俗的」)在15世紀至16世紀期間使用。Terrestre(14世紀中期至16世紀)則意為「地球的,陸地的」,來自古法語 terrestre。由此衍生出 terrestrihede(14世紀晚期)意指「屬於大地的特質,土質」,以及 terrestrish(15世紀初)意為「土質的,地球的」。
作為名詞,terrestrite在中世紀生理學中指的是地球元素所特有的寒冷和乾燥特性(15世紀初,來自中世紀拉丁語 terrestritas,「陸地的,世俗的」)。17世紀也曾嘗試用名詞 terrenity(「世俗性;屬於地球的特質或狀態」)和 terreity(「地球的本質特性,土質」)來表達類似概念。Terrosity(「土質」)同樣已經過時。
在16世紀,還出現了 terrestrene 和 terrestrian 這些變體。為了豐富詞彙,T. Browne 創造了 terreous(「土質的,含土的」)和 terrestrious(「屬於地球或土地的」)。
Terrigenous(「土生的,來自土地的」)出現於17世紀。19世紀生物學引入了 terricolus(「棲息於地面」),與水生或空中生物相對,來自拉丁語 colere(「棲息,居住」);還有 terricoline(1895年,但似乎是一個詞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