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1550年代,“调整乐器音调的过程,调音的动作”,来自 tune (v.) 的动名词。1863年起用于机器,指“处于工作状态”。
也來自:1550s
「調整(聲音或樂器的音調),使其達到正確或標準音高」,大約在1500年出現,來自tune(名詞)。早期意義為「發出樂器聲音」(14世紀末),「吟誦,朗誦,唱誦」(15世紀中期)。
比喻意義上,「使處於適當或理想狀態」出現於1520年代,因此在非音樂領域也有「使機器準備好工作」(1814年)的用法;還有「調整(耳朵,接收器),使其適合某種目的」,該用法記錄於1887年。
動詞短語tune in,指收聽廣播,記錄於1913年;其比喻延伸為「意識到」則出現在1926年的《Variety》雜誌中。後來這個短語也被用於電視;早期電視的動詞短語是watch in(1928年)。
Tune out「消除特定頻率的廣播接收」記錄於1908年;其比喻意義「忽視,不再注意」則來自1928年。相關詞彙有:Tuned;tuning。
這是一種雙叉鋼製工具,設計用來在被擊打時發出特定音高的音調,出現於1776年;參見 tuning (n.) + fork (n.)。據說是由約翰·肖(John Shore,卒於1753年),英國皇家小號演奏家發明的。
[肖]是一位幽默風趣的人,也是音叉的原始發明者。他總是隨身攜帶這個工具,用來調音他的魯特琴,每當他拿出來時,總會引發一陣雙關語。在音樂會上,他會說:「我身上沒有音高管,但我有這個可以用來調音的工具,一把音叉。」[約翰·霍金斯爵士,《音樂科學與實踐概論》,倫敦,1776年]
類似的裝置還有 tuning-cone,這是一種空心銅製錐形工具,用於調音金屬管風琴的管子。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u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