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既有外向者的特徵,又有內向者的特徵的人",由金博爾·揚(Kimball Young)在《社會心理學源書》(1927)中創造,由 ambi- “關於,圍繞”和 -vert(如早期的 introvert)組成,最終源自拉丁語 vertere “轉動”(參見 versus)。相關: Ambiversion。
也來自:1927
"向內轉,朝內指引",1650年代,源自拉丁語 intro "向內,內部"(參見 intro-) + vertere "轉動"(源自 PIE 詞根 *wer-(2)"轉動,彎曲")。
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5世紀中期,主要用於法律術語中,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動。它源自拉丁語 versus,意為「轉向」或「對抗」,是動詞 vertere(意為「轉動」)的過去分詞形式。這個詞的詞根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歐語 *wer- (2),意指「轉動」或「彎曲」。
這個詞源元素的意思是“兩個,兩邊”,源自拉丁語 ambi-,意爲“周圍,大約”(在元音前爲 amb-,有時縮寫爲 am-, an-),源自 PIE 詞根 *ambhi-,意爲“周圍”,可能是 *ant-bhi(“兩邊”)的與格複數形式, *ant- 的意思是“前面,前額”。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ambi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