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的 wir,源自古英語的 wir,意指「被拉成線或絲的彈性金屬」,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 *wira-(同源於古諾爾斯語的 viravirka「細工」,瑞典語的 vira「扭轉」,古高地德語的 wiara「精美金工」)。這一詞根可追溯至印歐語系的 *wei-,意為「轉動、扭曲、編織」。最早用於描述精美金絲細工,通常用作頭飾等裝飾品。
14世紀末起,開始用來指代樂器的金屬弦。作為賽道終點線的標記,這一用法可追溯至1883年;因此衍生出比喻表達down to the wire。至1968年,Wire-rim(線框眼鏡)一詞出現,當時與迷你裙和鬢角一起被提及,成為高中生的典型特徵。
「作為電線的金屬線」這一意義出現於1747年。具體指「電報線」則始於1846年,從此也泛指「電報系統」(1859年起;另見 wire (v.))。因此,wire service(電報服務)這一新聞術語於1894年出現,指通過電報將新聞傳送給客戶報紙,而 the wire 則在新聞編輯部中泛指「國內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