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下方脸部的两个肉质侧面之一”,古英语 ceace, cece “下颚,下颚骨”,在晚期古英语中也指“口腔的肉质壁”,起源不确定,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kaukon(也源自中低德语 kake “下颚,下颚骨”,中荷兰语 kake “下颚”,荷兰语 kaak),在西日耳曼语之外未发现,可能是底层词。
印欧语言中“脸颊”、“下颚”和“下巴”的词汇往往混合在一起(比较原始印欧语 *genw-,源自希腊语 genus “下颚,脸颊”,geneion “下巴”,以及英语 chin);亚里士多德认为下巴是“下颚”的前部,而脸颊是它们的后部。古英语中另一个“脸颊”的词是 ceafl(参见 jowl (n.1))。
A thousand men he [Samson] slow eek with his hond, And had no wepen but an asses cheek. [Chaucer, "Monk's Tale"]
约在1600年起指代臀部。“厚颜无耻”的意思始于1840年,可能源自类似于 jaw “无礼的言辞”,mouth off 等的概念。turn the other cheek 是对马太福音五章39节和路加福音六章29节的暗示。Cheek-by-jowl “脸颊紧贴在一起”,因此有“亲密接触”的意思始于1570年代;早期同义的是 cheek-by-cheek(14世纪初)。在交际舞中,cheek-to-cheek 始于1919年(早期是测量苹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