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於1300年, curtine,“用於關閉開口或遮擋光線的紡織品懸掛屏風,用於圍住牀或裝飾祭壇”,源自古法語 cortine “窗簾、掛毯、帷幕、毯子”,源自晚期拉丁語 cortina “窗簾”,但在古典拉丁語中是“圓形容器、大鍋”,源自拉丁語 cortem(舊稱 cohortem)“圍牆、庭院”(參見 cohort)。
這個詞的意義轉變似乎始於 cortina 被用作希臘語 aulaia(“窗簾”)在《聖經》中的借譯(用於翻譯出埃及記第26章等希伯來語 yeriah)。希臘語單詞與 aule “庭院”有關,也許是因爲通向希臘房屋庭院的“門”是一塊懸掛的布。
從15世紀初開始,引申義爲“隱藏或屏蔽的東西”。從1590年代開始,用作“用於遮擋劇院舞臺的大布”。許多比喻意義來自於舞臺劇:1670年代的 Behind the curtain “隱藏的”; 1912年的 curtains “結束”。劇場的 curtain call “演出結束時,演員在舞臺上露面,以示觀衆認可”始於1884年。c. 1500年的 draw the curtain 有相反的意義:“隱藏”和“揭示”。Curtain-rod 始於 c. 1500年。古英語中“curtain”的一個詞是 fleonet “飛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