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晚期, extasie 指“興高采烈”,源自古法語 estaise,意爲“狂喜,陶醉”,源自晚期拉丁語 extasis,源自希臘語 ekstasis,意爲“入迷,驚奇,瘋狂; 任何脫離正常位置的行爲”,在新約中指“恍惚狀態”,源自 existanai,意爲“移動,使脫離正常位置”,也指“使人發瘋”(existanai phrenon),由 ek(參見 ex-)和 histanai(意爲“放置,使站立”)組成,源自 PIE 詞根 *sta-,意爲“站立,使或保持堅固”。
17世紀神祕主義作家用它來指“身體陷入恍惚狀態,靈魂沉浸在神聖的事物中”,這可能有助於其意義轉變爲“高興的昇華狀態”(1610年代)。俚語用法指的是3,4-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這種藥物,始於1985年。曾經也拼寫爲 ecstasie 、extacy 、extasy 等。試圖創造一個與之相配的動詞,包括 ecstasy(1620年代)、ecstatize(1650年代)、ecstasiate(1823年)、ecstasize(18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