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4世紀初,「白癡」這個詞就被用來形容那些智力上有嚴重缺陷,以至於無法進行普通推理的人。此外,在中世紀英語中,它也被用來指代「愚笨的人」、「缺乏教育的人」或「外行人」(大約14世紀晚期)。這個詞源自古法語的 idiote,意指「缺乏教育或無知的人」(12世紀),而它又來自拉丁語的 idiota,原本是指「普通人」、「外行人」或「局外人」,在晚期拉丁語中則專指「無知或缺乏教育的人」。
這一切可以追溯到希臘語的 idiōtēs,意為「外行人」或「缺乏專業技能的人」,字面意思是「私人的人」,與擔任公職或參與公共事務的人相對。這個詞有時也帶有貶義,用來形容「無知的人」或「技術粗糙的工人」。它源自 idios,意指「自己的」或「私人的」(參見 idiom)。
在希臘語中,這個名詞還有許多特殊的含義,比如「普通士兵」(與軍官相對)、「散文作家」(與詩人相對),在新約聖經中則專指「不學無術的人」。而在複數形式中,這個希臘詞還可以指「同胞」或「本國人」。
在古英法律中,「白癡」特指那些自出生起就缺乏理智或理解能力的人,與那些因病變得精神失常的 lunatic(瘋子)有所區別。
「白癡盒子」(Idiot box)這個詞用來形容「電視機」,最早出現於1959年;而「白癡燈」(idiot light)則是指「儀表板上的警告信號」,證實於1961年。至於「白癡天才」(Idiot-savant),則可以追溯到18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