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 seme,源自古英語 seam, “衣物的接縫、縫合處,通過縫合兩塊布料的邊緣或同一塊布料的兩個邊緣而形成的連接”,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saumaz(也源自古弗里斯蘭語 sam “衣邊、接縫”,古諾爾斯語 saumr,中古荷蘭語 som,荷蘭語 zoom,古高地德語 soum,德語 Saum “衣邊”),源自 PIE 詞根 *syu- “綁,縫。”
"責罵和羞辱...在人們的心中撕裂了友誼的接縫。" [喬叟,《牧師的故事》,約1386年]
中古英語中也指“傷口或疤痕”(約1400年)。意爲“球上的凸起縫線”記錄於1888年。地質學上指“兩個較寬層之間的薄層”始見於1590年代。形象化短語bursting at the seams,表示過分充實,始於1910年(字面上指過緊的衣物,於1907年開始使用)。Seam-squirrel指“蝨子”是美國舊俚語(18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