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e 的詞源
tame(adj.)
約公元1200年,指人時,「處於服從狀態,身體被征服,行為受限;」13世紀中期,指動物時,「馴化的,從野性中恢復的,」也指人,「溫順,性情溫和,順從,專注於家庭或家務活動,」來自古英語的斜體形式 tom, tam 「馴化的,溫順的。」
這被重建為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tamaz(同源於古諾爾斯語 tamr,古撒克遜語,古弗里西語,中低地德語,中荷蘭語 tam,古高地德語 zam,德語 zahm 「馴鹿的」)。
這又被認為(Watkins)來自原始印歐語 *deme- 「約束,強迫,打破(馬)」(同源於梵語 damayati 「馴服;」波斯語 dam 「馴鹿;」希臘語 daman 「馴服,征服,」 dametos 「馴鹿;」拉丁語 domare 「馴服,征服;」古愛爾蘭語 damnaim 「我綁起來,固定,我馴服,征服」)。一個可能的後續聯繫是與原始印歐語 *dem- 「家,家庭」(參見 domestic (adj.))。
Gentle animals are the naturally docile; tame animals are made so by the art of man. The dog, the sheep, are gentle animals ; the wolf, the bear, are sometimes tame. [William Taylor Jr., "English Synonyms Discriminated," London: 1813]
溫和的動物是自然溫順的;馴化的動物是由人類的技藝所造就的。狗,羊,是溫和的動物;狼,熊,有時是馴化的。[William Taylor Jr., "English Synonyms Discriminated," London: 1813]
「無精打采,虛弱,遲鈍,無啟發性,平淡無味」的意義自約公元1600年起被記錄。相關詞: Tamely; tameless; tameness。作為名詞約公元1300年起,指「馴化的野獸。」
tame(v.)
大約在14世紀中期,tamen這個詞出現,意指「馴化(動物),將野生或瘋狂狀態的動物馴服」,它來自於形容詞tame,或者是從古英語的temian(意為「征服,馴服」)演變而來。這個詞的原始形態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語的*tamjan-,其詞源也與古挪威語的temja、古弗里西語的tema、中荷蘭語的temmen、古高地德語的zemmen、德語的zähmen以及哥特語的tamjan(均意為「馴服」)有關。
這個詞在14世紀末期開始被用來表示「使服從,征服或約束」,而到了1520年代,則進一步引申為「剝奪勇氣或精神」。相關詞彙包括Tamed(已馴服)和taming(馴化過程)。
tame 的趨勢
分享「tam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