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600年,音樂上開始使用「色彩音」,指的是那些不屬於音階正常調性的音符,也就是非音階音。這個詞源自拉丁語的 chromaticus,而拉丁語又來自希臘語的 khrōmatikos,原意是「與顏色有關的,適合顏色的」,這個詞在音樂中也被用來描述特定的音樂特徵。希臘語中的 khrōma(其屬格形式為 khrōmatos)意指「顏色、膚色、特性」,但主要是比喻用來形容音樂中的裝飾性元素,最初的意思則是「皮膚、表面」(參見 chroma)。
希臘語中也用 khrōma 來指某些對傳統音階的特定修飾。為什麼古希臘人在音樂中選擇使用這個詞,目前尚不完全明朗。或許是因為 khrōma 在音樂中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意義,像是「裝飾、化妝、點綴」,通過「特徵」這一概念來表達音階或語言的獨特性。
在英語中,「通過半音進行,涉及五線譜上的升降音」這一音樂意義出現於1881年。而「與顏色有關」的意思則是從1829年開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