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1200年,「心靈的煩擾,情感的動盪」這個意思開始出現,源自古法語的 truble 和 torble,意指「困擾,干擾」(12世紀)。這些詞來自 trubler 或 torbler,意為「擾亂,弄得模糊」,進一步追溯至俗拉丁語的 *turbulare,再到晚期拉丁語的 turbidare,意指「擾亂,弄得混濁」,最終源自拉丁語的 turbidus(參見 turbid)。也可以參考 trouble(動詞)。
大約在1400年,這個詞開始用來形容「海洋的波濤洶湧」,也泛指「混亂,無序」。從15世紀初起,它被用來表示「擔憂,憂慮的原因」,而在1590年代則指「造成困擾的事物」。
「與當局關係不佳」這一意義出現於1550年代。相關詞彙包括 Troubles(1510年代)。而 Trouble and strife 作為「妻子」的押韻俚語則記錄於1908年。
在中古英語中,由於不同的變體形式,還出現了 tribul,意為「苦難」,來自盎格魯法語的 tribul 和古法語的 tribol。此外,還有 turble,意指「動盪,干擾,不安,騷亂」(15世紀初),來自古法語的 torble 和 tourble。
還可以比較 troubleness(15世紀初,意為「動盪,混濁」)、troublousness(15世紀中,意為「分心或擾人的行為」)、troublance(約1400年,意為「反對,阻礙」)、troublement(15世紀晚期)以及 troubliness(15世紀初,意為「混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