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的 teien,意指「用帶子、絲帶等固定或綁住」,源自古英語的 tigan、tiegan,在盎格魯方言中則是 tegan,意思是「綁住、束縛以限制行動,連接或結合」,這與 tie(名詞)有關。
到了13世紀中期,這個詞開始用來表示「固定以防止逃脫」。到了14世紀末,又引申為「通過收緊和打結鞋帶等來固定(鞋子等)」。而「與對手平分秋色,打成平手」的意思則出現於1888年,這是基於「連接鏈條」的概念。相關詞彙包括:Tied(過去式),tying(現在分詞)。
「tie down」(通過綁住來固定或限制)這個表達出現在1690年代。tying the tongue(綁住舌頭以防止說話)的比喻大約出現在1400年左右。tie (one's) hands(比喻性地「束縛手腳,阻止有效行動」)則出現於1640年代。而「tie the knot」(比喻性地「結成聯盟,結婚」)則始於1707年。至於「tie one on」(喝醉酒)則記錄於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