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 的詞源
tie(n.)
中古英語的 teie、tie,意思是「繩子、繩索、鏈條」,源自古英語的 teag,意指「繩子、帶子、皮帶、腳鐐;用來綁住的東西,任何能夠綁住物品的東西」。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語的 *taugo(同樣來源於古北歐語的 taug「綁住」,tygill「繩子」),而其更早的根源則是印歐語系的詞根 *deuk-,意為「引導」(這個詞根也出現在古英語的 teon「拉、拖、拖曳」中)。
大約在公元1300年左右,tie 開始用來表示「束縛、約束」。這種比喻意義從1550年代開始出現。至於「領帶、頸巾」(通常指前面打結的簡單款式),則在1761年被記錄下來;而 tie-tack(用來固定領帶的別針)則在1961年被證實。比喻性表達 old school tie(1938年)最初指的是某所英國學校的前學生所佩戴的特定圖案的領帶。
在鐵路領域,tie 指「位於鐵軌之間並支撐其穩定的橫梁」,這一用法出現於1857年,美式英語中。至於音樂符號中表示音符持續演奏的記號,則在1650年代開始被稱為 tie。
「競爭者之間的平局」這一意義則出現在1670年代,源自「連接鏈接」的概念。在體育和遊戲中,tie-breaker(決勝局)這一術語則始於1938年。tie-dog(約公元1300年)是指一種古老的名稱,用來形容那些需要被鏈住的兇猛犬或看門狗。
tie(v.)
中古英語的 teien,意指「用帶子、絲帶等固定或綁住」,源自古英語的 tigan、tiegan,在盎格魯方言中則是 tegan,意思是「綁住、束縛以限制行動,連接或結合」,這與 tie(名詞)有關。
到了13世紀中期,這個詞開始用來表示「固定以防止逃脫」。到了14世紀末,又引申為「通過收緊和打結鞋帶等來固定(鞋子等)」。而「與對手平分秋色,打成平手」的意思則出現於1888年,這是基於「連接鏈條」的概念。相關詞彙包括:Tied(過去式),tying(現在分詞)。
「tie down」(通過綁住來固定或限制)這個表達出現在1690年代。tying the tongue(綁住舌頭以防止說話)的比喻大約出現在1400年左右。tie (one's) hands(比喻性地「束縛手腳,阻止有效行動」)則出現於1640年代。而「tie the knot」(比喻性地「結成聯盟,結婚」)則始於1707年。至於「tie one on」(喝醉酒)則記錄於1944年。
tie 的趨勢
分享「ti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