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whiteface 的詞源

whiteface(n.)

「小丑或黑人演員所戴的白色面部化妝」,1895年起使用,來自 white (形容詞) + face (名詞),可能基於較早的 blackface

相關條目

此外, black-face,1868年(在1880年代之前,這個短語似乎在印刷品中並不常見),指的是一種表演風格,起源於美國,通常是非黑人演員使用燒焦的木炭或其他戲劇化妝品使臉部變黑,源自 black(形容詞)+ face(名詞)。這個事物本身更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

The old-time black face song-and-dance man has disappeared from the stage. At one time no minstrel or variety company was complete without a team of these stage favorites; and who can ever forget their reception at every performance? It made no difference whether they represented the genteel or the plantation negro, they were always welcome, and as a rule were the big feature of the bill. [William E. "Judge" Horton, "About Stage Folks," 1902]
昔日的黑臉歌舞演員已經從舞臺上消失了。曾經,沒有一個黑人演員或綜藝公司是完整的,沒有一隊這些舞臺上的寵兒; 誰能忘記他們在每場演出中的受歡迎程度呢?無論他們扮演的是上流社會的人還是種植園黑奴,他們總是受到歡迎,並且通常是整個演出的重頭戲。【威廉·E·“法官”霍頓,“關於舞臺人物”,1902年】

公元1300年,"人的臉,面容; 面部外貌或表情; 相似,形象",源自古法語 face "臉,容貌,外貌"(12世紀),源自通俗拉丁語 *facia(也是意大利語 faccia 的來源),源自拉丁語 facies "外貌,形態,形狀",其次是"面容,表情",可能字面上是"施加在某物上的形態",與 facere "製造"(源自 PIE 詞根 *dhe- "放置,放置")相關。

取代了古英語 andwlita "臉,容貌"(源自 wlitan "看,看"的詞根)和 ansynansien,通常的詞(源自 seon "看"的詞根)。印歐語系中表示"臉"的詞通常基於"外貌,外觀"的概念,並且大多數是從表示"看,看"的動詞派生而來(就像古英語的詞,希臘語 prosopon,字面上是"向前看",立陶宛語 veidas,源自 *weid- "看"的詞根等)。但在某些情況下,就像這裏一樣,"臉"的詞意味着"形態,形狀"。在法語中,17世紀放棄了將 face 用於"頭部前部"的用法,取而代之的是 visage(更早的是 vis),源自拉丁語 visus "視覺"。

從14世紀末開始,表示"外表(與其他現實相對比)"; 也從14世紀末開始,表示"任何事物的前部或正面"; 還有"表面(地球或海洋的),範圍(城市的)"的意思。印刷術上指"形成字母的字體的一部分"的意義來自於1680年代。

Whan she cometh hoom, she raumpeth in my face And crieth 'false coward.' [Chaucer, "Monk's Tale"]
當她回家時,她衝着我大喊"懦夫"。[喬叟,《修道士的故事》]

Face to face 可追溯到14世紀中葉。Face time 可追溯到1990年。lose face "失去威望"(1835年)源自中國 tu lien; 因此也有 save face(1898年; 參見 save)。show (one's) face "露面,出現"可追溯到14世紀中葉(shewen the face)。make a face "因厭惡、嘲笑等而改變面部表情"可追溯到16世紀60年代。作爲欺騙的象徵, Two faces under one hood 可追溯到15世紀中葉。

Two fases in a hode is neuer to tryst. ["Awake lordes," 1460]
帽子裏的兩個面孔永遠不會相信。["Awake lordes," 1460]

中古英語的 whit,意指「牛奶或雪的顏色,完全明亮且無色彩」,源自古英語的 hwit,意為「明亮、光輝;清晰、公正」,也可作名詞使用(詳見單獨條目)。這一詞彙源自原始日耳曼語的 *hweit-,根據沃特金斯的說法,來自印歐語系詞根 *kweit- 的後綴形式,意為「白色;閃耀」。

作為姓氏,最初是指金髮或膚色較淺的人,在英國姓氏中屬於最古老的一類,早在征服前就已經相當普遍。到13世紀末,這個詞也用來形容年老時的髮色。早期用法中,它還指光亮金屬的顏色,特別是「銀色」,因此出現了像 white the hand(意為「賄賂」)這樣的表達(約14世紀初)。

「道德純潔」的含義在古英語中就已存在。到了中古英語,這個詞的比喻用法變為「優雅、友好、和藹可親」。與保皇派的聯繫始於18世紀末。

在1877年,美國英語中出現了「光榮、公正」的俚語意義,這一用法基於種族偏見。約1600年起,「指那些膚色較淺的種族(主要是歐洲人或歐洲血統的人)」的含義被記錄下來;而「特指白人特徵或相關的」則出現在1852年,美國英語中。1929年,在黑人英語中,White folks被用來指「白人」。

White supremacy(白人至上主義)首次出現在1868年,出自約翰·H·范·埃夫里醫生的著作《白人至上與黑人從屬關係》(《White Supremacy and Negro Subordination》,紐約,1868年)。White-chauvinism(白人沙文主義)則出現於1946年。1966年,美國英語中記錄了White flight(白人逃離),指白人從城市內部地區的撤離。White privilege(白人特權),意指「對白人的優待」,最早出現在1960年,最初是在南非的語境中,不過1928年在美國也有孤立的用法。

White way(白色之路),意指「大城市中明亮照明的街道」,出現於1908年。white flag(白旗),象徵停戰或投降的旗幟,約1600年起被記錄。White lie(白色謊言)則出現於1741年。White Christmas(白色聖誕節)指雪的聖誕節,最早可追溯至1847年。White water(白色水流),意指「河流急流」,記錄於1580年代。White lightning(白色閃電)則是指「劣質威士忌」,出現於1921年。

White Russian(白俄語)指「白俄羅斯語」,最早記錄於1850年;而作為混合飲料的名稱則出現於約1978年。天文學中的white dwarf(白矮星)則始於1924年。White witch(白巫師),意指「用魔法行善之人」,出現於1620年代。White House(白宮)作為美國總統官邸的名稱,最早記錄於1811年。

德語中的同源詞包括古撒克遜語和古弗里西語的 hwit,古諾爾斯語的 hvitr,荷蘭語的 wit,古高地德語的 hwiz,德語的 weiß,哥特語的 hveits

這一印歐語系詞根也被重建為梵語的 svetah(白色),古教會斯拉夫語的 sviteti(閃耀)、svetu(光明),立陶宛語的 šviesti(閃耀)、švaityti(照亮)。

    廣告

    分享「whitefac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whitefac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