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Beatles 的詞源

Beatles(n.)

披頭士樂隊是一支在英國利物浦組建的具有開創性的搖滾和流行音樂團體。該樂隊在經歷了一系列其他名稱後,於1960年被當時的貝斯手斯圖爾特·薩特克利夫命名爲“披頭士樂隊”,這個名稱是在“甲殼蟲”(beetles)的基礎上命名的,模仿了巴迪·霍利的樂隊“蟋蟀樂隊”(The Crickets),並在音樂上用了一個雙關語 beat。他們的全球知名度始於1963年。

相關條目

古英語中的 beatan 意思是「施加打擊、反覆攻擊、痛打」(第七類強變化動詞;過去式 beot,過去分詞 beaten),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bautan(同樣來自古斯堪的納維亞語 bauta、古高地德語 bozan,意為「打擊」),而這又源自印歐語系詞根 *bhau-,意為「打擊」。

過去式形式 beat 出現於約1500年,可能並非來自古英語,而是中英語 beted 的縮短形式。關於心臟的用法出現於約1200年,源於心臟撞擊胸膛的概念。

「在比賽中戰勝」的意義出現於1610年代(因此在 beat the charges 等表達中有「合法避開、逃脫」的意思,這一用法約於1920年在黑話中被證實)。「對某人或某事來說過於困難」的意義(智力或體力上的困難,1870年起)則是短語 beats me 的來源。

「敲打掩護物以驚嚇或驅趕獵物」的意義出現於約1400年,這是 beat around (or about) the bush(1570年代)的來源,這一隱喻意義從「進行初步動作」轉變為「避免、逃避」。海上用語「通過交替航向逆風前進」則出現於1670年代。命令 beat it(「離開」)最早記錄於1906年(儘管「腳在地面上的動作」是古英語 betan 的一種意義);在1903年,它被證實為報童用語,意為「不付費而在火車外側搭乘旅行」。

1963年; 見 Beatles + mania

In September [1963], the Beatles played the Royal Albert Hall in London, and in October they had top bill on "Val Parnell's Sunday Night at the Palladium" show. Fans lined up all day on Argyll Street outside the Palladium for a glimpse of the boys, a phenomenon that was unprecedented at that time. Hundreds of extra policemen were called in to deal with the crowd, and some later estimated that as many as 2,000 girls mobbed the band as they tried to enter the theater. ... All major British newspapers headlined the story the next day, and the term "Beatlemania" was coined to describe the frenzy and hysteria that fans exhibited over the Beatles. [Jacqueline Edmondson, "John Lennon: A Biography," 2010]
1963年9月,披頭士在倫敦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出,10月份他們在“瓦爾·帕內爾的週日晚上在帕拉第姆”節目中擔任頭號嘉賓。當時,粉絲們整天在阿爾吉爾街外排隊,希望一睹樂隊成員的風采,這種現象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數百名額外的警察被召來處理人羣,有些人後來估計,多達2,000名女孩圍攻了試圖進入劇院的樂隊成員。... 所有主要的英國報紙都在第二天以此爲頭條新聞,而“Beatlemania”這個詞就此誕生,用來描述粉絲們對披頭士表現出的狂熱和歇斯底里的症狀。[傑奎琳·埃德蒙森,《約翰·列儂傳》,2010年]
    廣告

    Beatles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Beatles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Beatles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