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英語 bannan “召喚,命令,宣佈”,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bannan “公開發言”(用於各種宣言),“命令; 召喚; 放逐,禁止”(源頭還包括古弗裏西亞語 bonna “命令,宣佈”,古高地德語 bannan “以懲罰威脅命令或禁止”,德語 bannen “放逐,驅逐,詛咒”),顯然是源自印歐語根 *bha-(2)“說話,講述,說”(源頭還包括古愛爾蘭語 bann “法律”,亞美尼亞語 ban “話語”)。
從12世紀中葉開始,意爲“詛咒,譴責,宣佈詛咒”; 從14世紀末開始,意爲“禁止”; 這些意義可能是通過古諾爾斯語同源詞 banna “詛咒,禁止”傳入的,也可能部分源自古法語 banir “召喚,放逐”(見 banish),這是從日耳曼語借來的。日耳曼語的意義演變是從“說話”到“宣佈威脅”,再到(在諾爾斯語、德語等中)“詛咒,咒罵”。
這個日耳曼語根在拉丁語和法語中被借用,產生了許多詞彙: banal, bandit, contraband 等。相關詞彙: Banned; banning。20世紀20年代,“Banned in Boston”指的是該城市的“看守和警戒協會”過度熱衷和強大的權力。核裁軍運動的口號“Ban the bomb”來自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