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cliche 的詞源

cliche(n.)

1825年,“電鑄,鉛版印刷”,源自法語 cliché,印刷業術語,指“鉛版”,是 clicher “發出咔嗒聲”的過去分詞,據說是模具敲打金屬的聲音(類似於本土的 click)。

Originally, a cast obtained by letting a matrix fall face downward upon a surface of molten metal on the point of cooling, called in English type-foundries 'dabbing.' [OED]
最初,通過讓矩陣面朝下落在正在冷卻的熔融金屬表面上獲得的鑄件,在英國的鉛字鑄造廠中稱爲“dabbing”。[OED]

“陳詞濫調,陳舊的表達方式”的比喻意義首次見於1888年,通過金屬板的概念,可以無限制地重複印刷或設計,而沒有變化,類似於 stereotype 的意義演變。但是,這個意義在英語中直到1920年代才普及,當時它被認爲是一種法語習語。相關: Cliched(1928)。

相關條目

1580年代,“發出弱而尖銳的聲音”(及物動詞),源於模擬詞(比較荷蘭語和東弗裏西亞語 klikken “發出咔噠聲”; 古法語 clique “鐘錶的滴答聲”)。不及物動詞“發出弱而尖銳的聲音”始於1610年代。

比喻意義上,通常指人,“一見面就合得來,變得友好”始於1915年,也許是基於鑰匙插入鎖孔的聲音。心理比喻意義上“融入上下文”始於1939年。相關詞彙: Clickedclicking

1798年,"從一塊板上印刷的方法",源自法語 stéréotype(形容詞)"通過實心字模板印刷",源自希臘 stereos "實心"(參見 stereo-)+ 法語 type "字模"(參見 type(名詞))。

這個意義在1817年擴展到了鉛版本身。這種鉛版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因爲它可以在一塊鉛合金上覆製出手工排版的一頁字面。

因此,引申義爲"不變的形象"(比如視覺修辭或經常重複的表達方式; 參見 cliche),這個意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850年,可能是通過這個意義上的動詞(1819年開始使用)。

具體意義上的"對某人或某羣體特徵的預設和過於簡化的觀念"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922年(沃爾特·利普曼,《公衆輿論》)。

    廣告

    cliche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clich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clich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