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英語中的 efen 意爲“水平”,也表示“相等的,像的; 平靜的,和諧的; 同樣地,完全地; 也就是說”,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ebna-(也是古撒克遜語 eban 、古弗里斯蘭語 even “水平的,平原的,平滑的”,荷蘭語 even,古高地德語 eban,德語 eben,古諾爾斯語 jafn,丹麥語 jævn,哥特語 ibns 的來源)。副詞形式爲古英語 efne,意爲“確切地,只是,同樣地”。現代副詞意義(引出一種更普遍暗示的極端情況)似乎起源於16世紀使用該詞強調身份的方式(“誰,我嗎?”“甚至你”)。
詞源學家對原始意義是“水平”還是“相似”存在不確定性。在古英語複合詞中廣泛使用,表示“同伴,共同-”(如古英語 efeneald “同齡的”; 中古英語 even-sucker “養育兄弟”)。用於數字,始於1550年代。表示“處於同等地位”的意義始於1630年代。押韻重複短語 even steven 可追溯至1866年; even break(名詞)首次記錄於1907年。Even-tempered 始於1712年。以 get even with “報復”爲意的用法可追溯至18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