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晚期,“肉餡,填料”; 1520年代,在戲劇意義上指“荒謬的諷刺; 低俗喜劇”,源自法語 farce “神祕劇中的滑稽插曲”(16世紀),字面意思是“填料”,源自古法語 farcir “填充”(13世紀),源自拉丁語 farcire “填充,塞滿”,其起源不確定,可能來自原始印歐語言 *bhrekw- “擠壓在一起”,因此與 frequens “擁擠的” 相關。
... for a farce is that in poetry which grotesque is in a picture. The persons and action of a farce are all unnatural, and the manners false, that is, inconsisting with the characters of mankind. [Dryden, "A Paralle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因爲在詩歌中,荒謬的東西就像在畫中的怪異一樣。荒誕劇中的人物和行動都是不自然的,風俗也是虛假的,即與人類的性格不一致。[德萊頓,《詩歌和繪畫的比較》]
根據 OED 和其他來源,13世紀時,僞拉丁語 farsia 被用於法國和英格蘭的讚美短語,插入到主要節日的禮儀公式中(例如在 kyrie 和 eleison 之間),然後在古法語中, farce 被擴展到宗教舞臺劇中演員之間的即興滑稽表演。 “荒謬的騙局” 的普遍意義始於17世紀90年代的英語中。